专利申请重要性_为什么要定制专利布局
1.png

  要在互联网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获得竞争优势,不仅要有创新,要有基于创新的专利,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运用专利获取巨额利润的游戏规则,对于专利而言,其游戏规则就是专利布局。

  专利布局可以让你日进斗金,身家过亿,也可以让你拿着本应该笑傲江湖的专利却四面楚歌,受制于人……

  中细软结合自身14年从业经验,从实际案例出发,配合2015中国专利信息年会,本着为培育社会知产意识,关怀民族工业,为中国创新加油的一贯理念,再一次强调专利布局的重要性。

  这,还得从两个故事开始。

  第一个故事 正面的例子 有了专利布局,小企业也能实现无风险,高利润

  这里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涉及到一家日用品厂商。刚开始,工厂没有专利意识,按部就班,有订单就接,维持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

  后来,老板(以下简称A)开始注重专利,每设计生产一款新的产品甚至产品外观改造都会去申请专利。

  他在产品的宣传中提及专利,广告效果意外地好,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大大提升了客户对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的信任度,因此产品的销量逐渐提高,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多,他也申请了更多的专利,良性循环。

  这一阶段,体现了比较基础的专利申请意识,大多数技术型商家都开始有这种意识并从中获利。

  但过了一段时间,A发现,市场虽然很大,但不会有太多的新产品需求,进一步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

  没有新产品需求,那就只能生产高价值的产品才能占领更高的市场。所以他们改变策略,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技术研发改造,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并降低成本。

2.jpg

  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申请了成品的专利,更申请了成品原材料的制作工艺专利,从源头上切断了竞争对手申请类似专利的可能。竞争对手要采用相似工艺,都必从A申请专利许可,这又为工厂带来了一大笔收益。(地毯式布局,关于布局模式,详见文章末尾)

  但又过了一段时间,客户A发现,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方法制造的产品,虽然利润可观,但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似乎来钱有点慢,因为他们的产品是日用品,单个成品的利润有限。如何进一步加速发展呢?

  前面提到过他们曾经对原材料的工艺进行过改造并申请了专利,其实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经改造了生产原材料的设备,因此知产顾问建议他们再对生产设备申请专利。(篱笆式布局)

  A听从了建议,对设备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并申请了专利。

  然后,A增加了业务种类,不仅卖产品,同时卖设备、技术。

  通过这个形式,原厂产能内的产品已经可以维持企业的运转,卖设备是纯利润,专利技术许可给其他同类企业可收取丰厚的专利许可费。现在A一年据说是几个亿的利润。这种无风险、高利润的企业经营模式,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

  你看,有了专利,只是扩大了销路,懂得合理布局专利,才使得该企业真正走向了所有企业梦寐以求的境界。

  不要以为专利多么遥远,也不要以为专利布局多么高大上,哪怕你一开始只是个生产玻璃杯的小厂商。

  第二个故事 反面的例子 不懂专利布局,有了再好的专利也会涉险巨额赔偿

  好吧,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个反面的例子。这是一个专利布局在国际商战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案例。也是一个令人沉痛反思的案例。很多人以为专利只是科研工作者埋头研发就可以了,还有人以为我只要有研发实力,有注册专利,就可以坐着等收钱了,但事实如何呢?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上海纺织集团(以下简称上海公司)下属的纺织科学研究院和合成纤维研究所,三代研究人员历经30年之久,自主研制出来中国首个原创高性能纤维,称为芳砜纶,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耐高温;因此,可以用于阻燃、过滤、绝缘。 这是我们民族的技术工作的骄傲,因为这种纤维是可以取代DP公司(美国一家巨头公司,为了叙述方便称呼,非本名)产品的一种产品,甚至在耐高温方面还超过了DP。为此,以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的名义申请了「芳香族聚砜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申请日2002-07-16,申请号02136060.X,此专利于2004-11-17获得专利权。

3.png

  这一切,当然逃不过DP的商业情报系统。2007(这一年,上海纺织集团耗资一个亿,大规模投入生产)年初,在生产线建设过程中,DP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V.加巴拉来到中国,访问该公司,并希望收购该公司,该公司当然没有同意。于是,在2007年8月,DP公司几乎同时在美国申请了13件围绕该纤维的下游产品专利。该纤维可以用于阻燃、过滤、绝缘,该纤维的制备单体是「3,3‘-DDS」或「4,4’-DDS」,而DP公司的专利都是从该纤维的这两种单体出发,与其他下游厂商常用的材料混合,形成阻燃、过滤、绝缘等材料。这样,上海公司因为有专利不会侵权,但是,他所有的下游厂商用他的纤维生产产品,都会侵犯DP公司的权利。这样一来,下游厂商就只能去买DP公司的该替代产品,而不敢买上海公司的该纤维产品了。

  DP公司的专利运作在2007年就开始了,而我国公司对此毫不知情,直到有国外客户告诉它们,不敢买它们的产品了,因为可能会侵权,上海公司才察觉到DP公司的这些专利篱笆的存在。2010年2月,这些专利的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目前仍处于审查阶段。而DP公司国外的申请有些地区已经授权了,要想把产品卖到这些地区,恐怕要花费的就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天文数字了。

  从这一专利围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大企业的专利布局是如何为它们的商业利益服务,而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企业谈不上任何专利运作,甚至还不熟悉专利的游戏规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我们每年面临专利方面的国际诉讼越来越多,美国提起的337调查中,针对中国企业的约为30%左右。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美国337调查每年少则二三十起,多则五六十起,其中中国企业被起诉的案件一般占比达到三分之一。1980年代,美国337 调查中,还只有个别的中国企业成为被告,主要是皮毛大衣等领域;2003年之后,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机械电子企业频频出现在被告席上,现在许多重要的案子都涉及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而这些龙头企业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专利研发,其研发水平有时候甚至绝不逊于国际巨头企业,他们的被诉、被打压,更多的问题出在专利布局上。

  听了这两个故事,您还会不会轻视专利布局,还会不会有那种连自己的产品都懒得申请专利,更别说为产品的原材料,中下游产品申请专利的心态呢。也许,您获得的直接效果是省却了一些专利申请费、维护费,但这却会为您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甚至可能使您几十年的研发成了替他人做嫁衣。随着创新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不得不面临与国外企业硬碰硬的地步。专利自身的价值,以及专利布局的价值,确实到了应该重新评估的时候了。



业务洽谈请致电:010-56108681

工作时间: 9:00 - 17:30

商标纠纷QQ:751253525

免费商标注册查询 / 著作权代理公司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代理

(投诉QQ:75125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