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竞争就有摩擦,法律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据中国快律不完全调查,90%的中小企业都出现过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纠纷,稍有忽视很可能成为企业日后发展过程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那么对发展中企业来说,该如何避免知识产权的那些法律大坑呢?
从定义上来说,商标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声音、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是具有显著特征的标识。
商标注册共划分为45个类别,分类每年会有更新。一般来说,涉及到互联网公司核心业务的类别有第9类、第35类、第38类、第41类以及第42类。
为了避免注册失败,切记申请商标前认真详细查询,避免出现和别人类似的商标名称。
如何避免专利纠纷? 案例:2014年的印度专利案,爱立信指控小米侵犯其8项专利,寻求在印度禁售小米手机并赔偿损失。这场专利纠纷目前仍然没有结果。
知识拓展:专利是有有效期的:发明——自申请日起20年;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自申请日起10年。专利要求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企业需要申请专利后再销售或展示,如果提前公开,新颖性就立刻被破坏,无法申请专利。
特别提醒:企业内部有了成型发明或者技术革新,应尽快申请专利。法律界有句谚语: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APP也需要著作权保护 文学作品、曲艺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示意图、计算机软件等均享有著作权。这些作品一经产生无论是否发表,都依法享有著作权。著作权登记则有类似公证的效果,诉讼时有初步证据的作用。
特别提醒:APP软件也需要著作权保护。很多互联网公司忽略了APP软件的著作权登记,一旦被山寨了再去法院打官司可能会带来举证上的困难。
软件著作权登记在有些地方还可以申请税收减免,登记后可作为技术出资入股。
如何保护公司商业秘密? 案例:前公司员工跳槽带走源代码后,开了一家相同业务的公司,怎么办?
知识拓展:商业秘密是指不为本企业外公众所知悉,能为本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本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特别提醒:商业秘密需要保留好原始证据,如创作底稿、源代码、设计图纸等,产生纠纷时可以作为呈堂证供。委托他人制作的软件、产品等一定要在合同里明确约定知识产权归属,如果没有合同,有可能被认定归属受托人一方。
商业秘密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劳动合同、保密条约、员工手册等制度设计进行保护。一定要把工作做到前面才能减少损失,要设计一整套的制度并采取全方位的保密措施,“事先扎好篱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