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1851567911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政解读

“真金白银”支持!厦门出台措施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发展壮大

发布于 2022-06-26 12:03 阅读(

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厦门***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帮扶企业纾困解难!

到底有哪些好政策?一起来看~~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出台14条举措,打造民营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体系

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深入企业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协同服务。(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企业代表参加卓越绩效经验分享活动。(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指示精神,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厦门市工商业联合会、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厦门市商务局日前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支撑***民营企业提质增效升级作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综合运用质量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手段,积极帮扶企业纾困减负,提供高效便捷的质量技术服务,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民营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力争到2025年,建立起系统完备、平等获得、支撑有力、机制健全,具有厦门特色的民营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体系。

《实施方案》围绕强化民营企业质量基础能力建设等9大方面,明确了14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质量服务措施,更好发挥民营企业质量创新重要作用;二是大力推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共建共享、协同服务,强化民营企业质量基础能力建设;三是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强化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服务;四是抓好质量业务教育培训,加强民营企业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五是深入开展质量月、中国品牌日、厦门企业家日等活动,弘扬民营企业优良质量文化;六是推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强化民营企业质量技术服务;七是加快对重点质量技术服务链条的强链、补链、延链,提升民营企业全链条质量水平;八是促进质量合作交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竞争;九是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环境。

《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市场监管与工商联、发改、科技、工信、商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综合运用质量、产业、科技、外贸、监管等政策手段,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检测、质量管理等机构的技术支持作用,搭建各要素协同服务的流程与机制,对接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服务需求,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做好组织协调和落实服务。充分发挥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开展第三方服务,共同推动基础建设、技术帮扶、协同服务等工作落地落实,倾心倾力助力民企发展。

【亮点】

更好发挥民营企业

质量创新重要作用

支持民营企业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等。切实落实企业研发费用补助等惠企举措,鼓励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和质量创新,提升质量研发能力。

强化民营企业

质量基础能力建设

探索开展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示范活动。完善厦门市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进工商联、进商会、进企业。

强化民营企业知识产权

和商标品牌服务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商标品牌战略,通过品牌运营提升商标品牌价值、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加强民营企业

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行***质量管理手段和工具,加强民营企业质量人才培养。

弘扬民营企业

优良质量文化

深入开展质量月、中国品牌日、厦门企业家日等活动,增强民营企业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高标准才能***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强化民营企业

质量技术服务

完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创新“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模式。推进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

提升民营企业

全链条质量水平

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机制,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创造和保障能力。

支持民营企业

参与***竞争

紧抓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机遇,加强“金砖+”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参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

优化民营企业

发展政策环境

持续优化商事主体开办“一网通”平台。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的23项许可审批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度,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及时雨来了!4月15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用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力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这是疫情防控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第二次出台助企惠企政策。

4月2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关于应对疫情服务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4月8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市生态环境局将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与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紧密结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用更及时、有效的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优化升级

九条措施“真金白银”支持企业

坚持疫情防控、污染防治攻坚和助力高质量发展“三线联动”,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市生态环境局在去年制定六条服务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升级,及时出台九条助企服务措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此次新实施的九条措施,不仅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还在简化涉疫项目环评、加强重金属要素保障、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相关措施自4月15日发布之日起实施。实施期间,如国家、省、市另有规定的,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进一步规范中央、省级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流程,积极指导企业准确快速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对符合中央、省级入库项目运用条件的给予“三优先”,即优先安排专项资金、优先协调金融支持、优先予以要素保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化专项资金补助流程、限额和范围,加快补助资金审核进度和资金兑现,安排资金向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倾斜。

2、简化涉疫项目环评

积极服务保障新增“三类建设项目”(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认定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建设项目),按流程即时出具环境准入意见。对临时性的三类建设项目,豁免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对疫情结束后仍需继续使用的,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告知承诺制”。因疫情影响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排污许可证延续变更、自主竣工环保验收的,按疫情影响的时间延长相应时限。

3、加快项目环评审批

***落实“一个窗口对外”服务机制,推行“一窗通办”“全程网办”等提速增效措施。落实“指挥部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产业布局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工作专班保障、靠前指导服务、采取容缺受理、开展技术审查等并行措施,提高项目审批速度。继续对31个审批事项实行即来即办,对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条件且不涉及铬、镉、汞、铅、砷等重点重金属排放的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表全部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

4、做好排污权保障

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储备排污权以优惠价格快速保障全市建设项目新增排污权指标需求。建设单位可直接向排污权交易平台申请购买储备排污权指标,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交易价格继续按厦门市2021年第三季度市场加权平均价的80%执行,氮氧化物交易价格按福建省2021年市场加权平均价的90%执行。

5、加强重金属要素保障

统筹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和指标调剂,实施“等量置换”或“减量替换”,动态更新全口径清单,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重金属总量控制要求,主动为重点项目谋划重金属准入条件,为企业准入做好服务保障。

6、保障医废处置能力

完善涉疫垃圾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明确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收运路线、进料模式和管理流程。加强对医废处置单位和医废应急处置单位应急处置指导帮扶,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加快推进涉疫垃圾处置单位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完善防控物资和维修配件,***提升医废处置能力。

7、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

优化环保执法方式,引导排污单位完善以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用电监控和视频监控等多种手段为辅的环境管理电子信息,建立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积极推行非现场执法方式,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精细化水平,实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8、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

落实落细《厦门市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若干规定》,出台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对清单内事项从轻处罚。

9、帮助企业维护信用

积极做好企业信用修复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产生的法律纠纷,积极帮助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渠道;对存在信用修复需求的企业加强信用修复指导;对违法企业做出行政处罚时,增加企业信用修复权益告知环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背景】

助企“六条”帮企业纾困减负取得实效

疫情防控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次出台助企惠企政策是在去年10月。当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闻令而动,出台《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助力企业纾困减负若干措施》,深入开展“三送三促”服务企业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通过实施六条积极有效的措施,助力企业纾困减负,取得明显成效。

用好用足财税政策

据统计,去年10月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为企业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6261万元,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企业共18个项目638万元。

优化企业环评审批服务

去年10月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推行环评文件审批告知承诺制,报告书项目由15类扩展至30类,报告表项目由80类扩展至107类。全市共有213个项目实行环评文件审批告知承诺制,占全市审批项目数61.6%,节约审批时限6390个工作日。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主动靠前服务,重点跟踪服务新机场、厦门时代(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

做好要素保障

去年10月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已保障56个项目总量需求,出让排污权指标87.3吨,交易金额合计366万元,为企业节省资金91.5万元。今年2月,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服务和促进一季度经济建设“开门红”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调降氮氧化物价格,共有3家企业受益,节省资金1.87万元。

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

市生态环境局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清单制度,出台实施《厦门市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试行)》,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共28件。

实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印发《厦门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清单内企业分类监管,以非现场执法取代现场执法。政策实施以来,服务正面清单企业450家次,减少现场执法1000余次。

积极帮助企业维护信用

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企业做好违法失信信息修复工作,共为企业完成信用修复81家次。

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泥 王玉婷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